原标题: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呈现“一减多增”新变化——
“含金量”更高,协同创新驱动力更强
从1月10日召开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悉,共266项(人)摘得2018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与往年相比,此次获奖项目数量虽有减少,但各类奖项“含金量”更高,科技奖励的激励作用更加凸显。
获奖项目“含金量”更高
“2018年是我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第一年,重在提高奖励质量,三大奖(即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总数被压缩到了259项,比2017年减少了6%。”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获奖项目少了,奖金标准却高了。据了解,在2018年省突出贡献奖奖金从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的基础上,我省今年又提高了一、二、三等奖的奖金标准,分别由8万元、5万元、2万元调整为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在众多参会代表看来,为省科学技术奖“瘦身”、提高“含金量”,是对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具体落实,“让真正有作为、有贡献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成为共识。
企业创新有了专项奖
翻看获奖项目名单,在240项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的达112项,占46.7%。工业领域中,企业牵头完成的项目也逐年增加,占比达45.1%,较去年增加2.6个百分点。
为进一步激活创新主体的“精气神”,今年,我省还在科技进步奖中新增了“企业技术创新奖”,改变了以往科技进步奖只能奖励单个项目和完成人的情况,这被众多专家视为“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首批获奖者,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和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都是各自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新的奖项设置,将对我省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协同创新驱动力更强
今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被授予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引来各界尤其是京津两地众多关注的目光。
“此次评奖,我省将以往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改为了‘科学技术合作奖’,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变化却格外显眼。这意味着我省科学技术奖在保留奖励为我省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组织)的同时,还增加了对省外人员(组织)的奖励。”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效愈加明显。在今年评出的259个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达115项,占44.4%。其中,京津冀协同创新占与外省合作项目的58.2%,比去年增加3.5个百分点。此外,中国电科54所和13所、中船重工718所、中科院农业资源中心、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中央驻冀院所获奖成果,也有力带动了我省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专家认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适时调整科技奖励这根“指挥棒”,将为我省鼓励协同创新,进一步促进京津成果在河北转化注入更强驱动力。(记者 张怀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