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小时交通圈”带来获得感
乘坐城际列车往返于京津之间,搭载跨省公交行驶于高速之上,利用中欧班列把自家商品送出国门……不知不觉中,跨域交流已经成为很多京津冀地区居民的生活日常。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正是构筑这种现代化生活的重要基础。
路通,一通百通。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从“断桥不再断”到“轨道上的京津冀”,再到三地公交一卡通行,12条“断头路”“瓶颈路”被打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实现了1+1+1>3的蝶变。京张、京唐、京滨铁路建设有条不紊,京秦、太行、曲港高速次第通车……“一小时交通圈”雏形初现。日渐完备的交通网,连起了“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城镇体系,为各张蓝图的筹划提供了如椽巨笔。
由于通勤方便,“涿州买房、北京上班”这样的双城生活,成为很多新北京人的选择;出于物流畅通,动批外迁、白沟落地这样的疏解难题,获得商户欣然同意。进得来、出得去,北京的“虹吸效应”逐年降低。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20年来首次下降。事实说明,完善的交通网络,建立起的不仅是疏解地与承接地之间的联系通道,更是三地居民发展活力的协同渠道。
“要想富,先修路”,质朴箴言道出了交通的重要性。新高速蜿蜒在山间,太行山上的集中连片特困区迎来了致富路;六条高铁交汇,衡水绘就打造物流中心的“希望版图”;凭借通勤优势,“高铁拉来的”武清GDP十年涨了7倍。在交通巨变的推动下,公司的成本低了、利润高了,人们的钱包鼓了、家更近了,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协同发展共进,疏解整治提升,各项政策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为了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4年多来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让我们有太多理由对未来充满期待。(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