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雄安发布

初冬时节白洋淀里“打苇”忙,美成了一幅画!

2018-12-04 17:50:57 来源: 雄安发布

  芦苇是白洋淀分布面积最大、最典型的水生植物,白洋淀自古就有“一淀芦苇一淀金”的说法。初冬时节,白洋淀里的芦苇开始变得轻盈、干燥,预示着又到了一年中“打苇”的季节。

白洋淀“打苇”。刘向阳摄

白洋淀“打苇”。刘向阳摄

  淀边村落里的老农撑船进到淀中,手握一米多长的“打镰”熟练地把芦苇割下来捆成捆。淀泊中,不时有运送芦苇的船只划过,一船船芦苇金灿灿、沉甸甸。

运送芦苇。刘向阳摄

  “现在‘打苇’的,基本上都是我们这些60多岁的人,年轻人好多都不会‘打’啦。再过一段时间,淀里运苇子的船会更多。”一位正在收割芦苇的村民说,等到严冬三九、四九时节,淀面的冰冻结实后,是村民大规模走冰“打苇”的时候。

航拍白洋淀芦苇。李根摄

航拍白洋淀芦苇。李根摄

  12月1日,记者来到安新县圈头乡一些淀边村的苇田里,实地探访当地百姓的“打苇”场景。“我们家6口人有两亩多苇田,现在刚开始收割。都收完估计要五六天时间吧。”67岁的桥西村村民陈通利告诉记者,一亩苇田大概能收80来捆芦苇,每捆芦苇能卖8-10块钱,把品质比较好的苇子挑出来打成“出口包”,价还能卖得高一点。

运送芦苇。苏丹丹摄

运送芦苇。刘向阳摄

  有些苇田多的人家,忙不过来的时候得雇人帮忙。“我家承包了20多亩苇田,一个人忙不过来,又雇了两个人,三四个人一起差不多得收半个来月呢。”大田庄的一位村民说,“以前,每年入冬以后,白洋淀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芦苇垛。人们早早就把芦苇收回去了,有打成帘子的、有编成苇席的、还能做成抓蟹捉鱼的小背篓。品质不太好的苇子,要不就是卖给造纸厂,要不就是我们留着做烧火的引子。那时,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在编苇席,现在这个场景可不容易见着了。”

将芦苇整齐地码放在一起。苏丹丹摄

责任编辑: 张晓艳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08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