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楸树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是一方水土最忠实、最长久的守望者,更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人管仲即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将培育树木与人才相提并论;南朝刘义庆则在《世说新语·赏誉》中,将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比喻为“栋梁之材”。由此可见,树与人类密切相关,是命运共同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亦养一方树。一个地域的乡土树种,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承载着民众的丰富情感。本次雄安新区乡愁遗存调查中发现了多个树种,道路两旁、坑塘沟渠、寺庙宫观、田间地头、村头巷尾、房前屋后,树木无处不在,几乎每一个村庄都有老树沧桑的身影。最常见者当属槐树、枣树、杨树、柳树、梧桐等,还有少量的楸树、银杏等名贵树种,而槐树无疑是这里的长寿树。本次共调查登记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2000多棵,300年以上的200余棵,古树的存量和密度在河北平原地区较为少见,体现了数百年来当地居民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理念。
古树中,最年长者为容城明月禅寺内的千年古柏,苍翠挺拔,盘根错节,有数人合抱之围,与数棵老槐树一起装点着古刹的庄严肃穆,见证了千年古刹的数度兴衰。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古槐树,槐荫后人,一直被国人视为吉祥树种。由专业部门颁发证书的雄县龙湾镇古槐已有600多岁高龄,仍枝繁叶茂。容城东孙村东小庙前的古槐,树干早已中空,硬是从枯树中发出新枝。容城沟西村约300年的古槐,一直接受着村民的细心呵护、祭拜。今年7月初,正值北方盛夏时节,我们调查组造访了这棵古槐,槐花盛开,白色素雅,天香馥郁,蜂蝶飞舞,朝气蓬勃。雄县佐各庄村老街上有一棵百年老槐,树干上的烧痕和弹痕依稀可见。1939年,佐各庄村发生了抵抗日军的梁神堂战役,老树身上这些战争伤痕,成为侵华日军暴行的有力罪证。在新区,还有多处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老枣树林,每当秋来,果实累累,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挂在树上,颗颗饱满,入口脆甜。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一枝丫”的谚语。容城县刘庄300多岁的古楸树,树围约2米,每当“五一”节前后,便满树层层叠叠地开出淡粉色的花朵。“楸英独步媚,淡紫相参差”,花香四溢,繁花似锦,盛极一时,当地村民和游客呼朋唤友争相观花。在古代北方楸树较为常见,而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如今成为稀有树种,调查发现新区像这样的古楸树也很少见,因此更显珍贵。“老树春深更著花”,新区演绎着古楸树不老的神话。
古树应景而生,英雄顺势而起,雄安新区的先民们,自古就崇尚生态之美。如今,几乎每一个村庄都留有老树,而每一棵老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都曾与大自然顽强抗争,只要有一米阳光就会坚持获得生存的权利和空间。这些老树以其或伟岸或残弱之躯,历经各种风霜雪剑、战争炮火的洗礼,与当地居民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乡民与命运的抗争,见证着村落的发展变迁,承载着无数代当地人生产生活的集体记忆,也为雨中和烈日下过往的行人擎起一团团绿荫。千百年来,饱经风霜的老树,在这片土地上矗立起了一座座丰碑,成为本村乃至周边村民心中的英雄树、保护神。
“一棵上百年的古树,可能就承载着一个村落的故事和家庭的记忆、儿时的乡愁,也许有一天的某一刻,夏日树荫下,在蝉声鸣叫中,老人可以摇着蒲扇,给子孙讲述自己儿时的故事。”这些生动的语言和画面,描摹出“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在新区规划建设中的美好愿景。
一方水土,一方乡愁,雄安的古树,将继续见证新区建设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刘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