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老手艺

2018-09-21 10:00:44 来源: 河北日报

安新圈头音乐会乐手在淀上练习古曲。本报资料片

  开栏的话

  近日,由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雄安新区全域组织开展的“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遗存调查登记工作圆满结项。该调查历时7个月,一批承载着雄安新区人民记忆,凝聚着雄安新区传统文化基因的“乡愁”遗存被登记造册、建档存根。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编制乡愁保护专项规划,使宝贵的乡愁遗存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得到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

  延续历史文脉,为雄安新区留住“乡愁”。今起,本报文化周刊推出“雄安乡愁”专栏,展现雄安新区乡愁遗存的历史人文价值,记录乡愁调查登记工作的历程,为传承乡土文明、构建雄安新区文化和人文精神凝神聚力。

  水是万物之灵,生命因水而蓬勃。得益于千百年来白洋淀水的滋养,雄安新区所在地自古崇文尚武,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造就了刘因、杨继盛、孙奇逢“容城三贤”等一批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同时,成千上万个默默坚守民间技艺、艺术绝活的普通民众,在恬静雅致的生活中,成就了平凡人的艺术人生,并装点了百姓的生活。

  雄安新区活跃着一批民间艺术团体和个人。雄县古乐、鹰爪翻子拳、安新圈头音乐会、大王音乐会、容城沙河营百年剧团……他们以农民为生力军,存续了百年甚至数百年,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为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艺术修养的养成,作出了贡献。

  雄县古乐系民间鼓吹乐之北乐支系,发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已在当地民间流传近千年。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我国民族古典音乐的宝贵资料。目前,全县尚有亚古城音乐会、开口音乐会等4家,保留了古曲80余首的演奏技巧。古乐既可坐棚吹奏,亦可在行进中演奏。文场套曲文卓典雅,武场套曲高亢激昂。古乐在雄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上至七八十岁的老翁,下至二三十岁的青年,很多人都能即兴来上一段,有的家族甚至四代传人一起演奏,正是这种世代有序传承,使得古乐流传近千年仍富有生气。

  翻子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个历史悠久的优秀拳种,清末在河北流行广泛,京南保定地区更为盛行。在此基础上,民国时期由陈子正创建了鹰爪翻子拳。陈子正(1878年—1933年),雄县李林庄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武术大师、教育家,被誉为“鹰爪王”,是最早把武术课引进学校、课堂的武术教育先驱,著有《拳术要义》《鹰爪翻子拳摘要》等。2008年,鹰爪翻子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当地教育部门将该拳引入全县中小学校园。目前雄县有鹰爪翻子拳专业、业余武术队等,常年参加练习的武术爱好者近千人。

  历史上白洋淀的造船业规模庞大,其中,安新马家寨是造船专业村,且历史悠久,曾造就了许多“木匠状元”。史料记载,民国十五年(1926年)即出现了造船作坊,其中“东兴”“永顺”等“八大家”最为出名。经过多代传承创新,时至今日,马家寨造船技术更加完备,产品行销多个省(市、自治区)。

  白洋淀中芦苇以数量大、质地优而著称。芦苇画由苇编技艺衍生而来,作为白洋淀特色民间艺术,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美誉,芦苇画传承至今,在当地出现了一批追求卓越的手艺人。生于1955年的刘国对,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致力于芦苇画工艺的尝试与研究。不同于他人的是,他一直坚持采用纯手工操作。制作一幅芦苇画,需要剪、烙、烫、熨、拼合等多项工艺流程,至少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他制成的芦苇画,栩栩如生的人物、风光秀丽的山水、活灵活现的鱼儿、自由飞翔的鸟儿,自然艳丽,线条流畅,尽显功力。多年来,他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芦苇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为民间技艺的发展传承带来了新机遇,传承千百年的传统艺术将在新区的建设中不断发扬光大。(刘洁/文)

责任编辑: 张晓艳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58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