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设立后,新区三县“散乱污”企业被关停,打工者暂时失业。当经济收入暂时受到影响的时候,有些人便将矛头指向了新区的设立与建设,认为是雄安新区的设立让他们失去了工作,切断了他们的收入,还有人声称是雄安新区“毁”了他们的家。情况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被关停的企业。虽然“散乱污”企业曾经让老板和员工的腰包鼓了起来,但挣钱的快乐背后隐藏着许多后患无穷的问题。
治污设备不齐全、不正常使用,工业污水、废气、下脚料直排乱倒,这是“散乱污”企业攫取非法利润时所采用的普遍手段,也是他们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黑心钱”的惯用伎俩。
前几年肆虐的雾霾让人不寒而栗,路人通过“散乱污”聚集的街道时,只能掩鼻憋气而过,周边居民久置其中,身心遭受着巨大的伤害。更有甚者,因工业污水长期直排,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有些人只能买水喝,有些人被迫搬家,有的人得了重病。
“散乱污”企业的员工虽然能挣到一些钱,但由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气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加上“散乱污”企业为了压缩成本,不会给员工支付保险费用。一些员工得了“职业病”却得不到企业相应补偿和关怀,只能独自承受病痛和医疗费用。
“散乱污”企业虽无技术含量可言,却能出口创汇,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国家宁可进口相关产品,也不允许本地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这样“损己”的企业就算再挣钱,我们还能保留吗?
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散乱污”企业的真面目,选择拒绝为“散乱污”企业打工,并积极举报非法生产、非法排污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污染企业“人人喊打”的良好社会氛围。
即使不设新区,不强制关停,污染企业也会在群众的声讨中、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被淹没,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新区设立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为当地企业、居民着想,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转型,促进居民再就业。再好的政策也不能保证马上解决所有问题。作为雄安人,我们要具备站位高、服务大局的优秀品格,众志成城、主动作为,克服眼前的困难,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雄安新区美好的未来!(执笔:张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