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安新区大王镇的北六村
有一位叫杨福春的当地村民
利用自家庭院装修设计了
一个以渔耕记忆为主题的展馆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杨福春渔耕记忆展览馆
走进展览馆
琳琅满目的展品
让人目不暇接
比如这一件
咱们大家都吃过饸饹面
但是饸饹面的做法到底是什么呢?
馆长就给咱们展示了
制作饸饹面的工具——饸饹床子
又比如这一件
初见此物以为是
白洋淀的渔民用来捞鱼的工具
实际......
居然!
是漏粉条的
把淀粉放在里面,手一磕
下来就是我们常吃的粉条
在他收藏的物件儿之中
我们能看到有不少生活用品
也有不少铁器
杨福春说
这个东西原来我都用过,也喜欢。岁数大了以后,就觉得想把它们收集起来。有一个记忆,回忆过去的感觉。新区设立以后,我就想开一个展览馆,让我们这岁数的人有一个回忆过去的地儿,让外来的人通过它们可以了解我们白洋淀的风土人情,让他们也知道一些过去人们劳动和生活的场景。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是白洋淀人传统的生活方式
人们就地取材
把淀里的芦苇变成了鱼筐、苇席
这是白洋淀特有的织席的工具
叫“解苇”,可以把苇子剖开
馆长给咱们示范的是穿三棱
还有穿四棱、五棱以及七棱
孔洞越多穿出来苇子越细
粗细苇子用的工具也不一样
再加上撬席刀子
就可以编席了
比如这个捕鱼筐
就是用芦苇编成的
这些白洋淀人用双手编制的芦苇用具
不仅代表着水乡灿烂的渔耕文化
也承载着白洋淀人的故事与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