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省引进京津项目近3000个
原标题:去年我省引进京津项目近3000个
近日,市民在固安卫星导航产业展厅参观。近年来,固安航天产业园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借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二所、十四所、十八所在固安的入驻,重点发展以智能控制系统、物联网智能应用设备、一体化卫星终端、卫星专网服务设施制造、地面设备制造等为主体的航天技术配套产业,同时积极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专用设备、精密机械、电子电气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先机。通讯员 门丛硕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功能定位,省工信厅积极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率先突破,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2017年,共引进京津项目16331个,资金15384亿元。推动重大项目,补齐发展短板,三地联合加快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截至2017年底共有56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营。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113家生物医药企业签约入驻,项目总投资超354亿元,滦南(北京)大健康产业园项目落地企业20余家,资金100余亿元。润泽国际信息港·京津冀大数据应用感知体验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加强精准对接,去年我省引进京津项目近3000个,总投资2500亿元
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完善了京津冀工(经)信部门常态化对接机制。1月20日,与北京市经信委共同召开了2017年京冀产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扎实推进京冀产业对接合作。建立京津冀项目对接机制,建立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库,及时通报发布产业转移和项目进展情况,加强信息梳理分析,实现“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目前已入库项目(包括投产、在建、前期)近2000项,总投资超万亿元。建立省工信厅厅内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印发了《关于建立厅内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成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加强精准对接。举办产业对接系列活动,围绕加快推进我省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精心谋划了“5·18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大智移云板块系列活动”,在第十三届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京津冀产业融合发展河北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推介活动”,与北京市经信委、天津市工信委联合举办了“2017年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专项行动”等多场对接活动,为京津冀产业交流合作搭建了对接平台,推动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中心、环渤海家具产业园项目、滦南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落户河北。开展京冀扶贫精准对接活动,根据阜平县产业特点,省工信厅联合北京市经信委先后组织北京凯达恒业、河北神威药业等90多家企业赴阜平县开展产业扶贫精准对接,取得积极成效,12家企业与阜平达成合作意向,项目涵盖中草药种植培育、投资设厂,农副产品采购、深加工和技术培训等方面,预计每年带动当地就业7000多人,3年累计产出效益1.2亿元左右。举办京冀融资担保机构对接交流活动,河北省融资性担保业协会与北京信用担保业协会、河北省再担保公司与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首创担保等3家北京融资担保公司拟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中合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与沧州建投担保公司拟在债券发行担保领域开展合作等,达成一批合作成果。
推进纵深协同。京津冀三地工(经)信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加快促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和示范化应用,增强三地区域联动和协同创新,促进三地形成区域优势和产业竞争力。省工信厅与保定市政府、中关村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共同启动新一代卫星移动多媒体地面试验网建设,在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示范应用、成果转化、项目合作、专家资源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经过共同努力,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有101家生物医药企业签约入驻,项目总投资超390亿元,25家药企开工建设,7家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滦南(北京)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入驻企业近80家,总投资8亿元;北京现代汽车四工厂项目正式投产;精进电动、承德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项目落地,张家口北汽福田项目二期投产;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润泽国际信息港·京津冀大数据应用感知体验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中国联通、华为、浪潮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截至目前,我省已从京津引进项目接近3000个,总投资2500亿元。
加快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补齐产业协同发展的短板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当前河北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深刻影响着河北攻坚克难、跨越赶超的历史进程和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协同发展中产业协同应成为当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点。
目前,我省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与京津产业互补性弱,与北京的产业梯度差较大,而与天津的主导产业又在很多领域存在着同构。基于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立足于挖掘、利用和培育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京津冀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链的重构;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上的“新陈代谢”,以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来缩小区域发展的梯度差,补齐产业协同发展的短板。
积极争取国家层面优先在河北布局国家生产力调整的重大产业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央企项目,优先落地转化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同时,因地制宜地促成京津、珠三角、长三角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企业来河北发展,培育壮大我省“大智移云”等新兴产业。
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提高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引导河北各市县把握“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强化地区比较优势和传统特色,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发展平台和载体,实现产业布局的跨区域统筹优化。如毗邻北京的廊坊和保定等相关市县,应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要素外溢,优化产业体系和布局,加快构筑辐射性强、同城联动、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功能承载核心区。张家口则要谋划好奥运产业布局,以奥运促合作、以奥运促发展、以奥运促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教育培训等绿色产业。
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从构建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上,建立京津冀高精尖产业领军者和高技能人才特区,推动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布局、同步优化。实施“北京中关村-天津自贸区-河北雄安新区-石保廊全面改革试验区”人才联动计划,通过政策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形成区域人才协同创新新格局,降低三地人才发展落差。(米彦泽、郝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