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家孙犁的笔下,白洋淀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他这样写道:“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这句话不深入淀区实难体会。
多次流连于白洋淀畔,笔者不禁有感,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早已与淀区水乳交融,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 织网、打鱼、挖藕、采荷叶、编芦苇,独特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代代传承。
在淀区,有一项传统技艺十分有趣,就是鱼卡制作。
制作鱼卡。 韩冰 摄
76岁的邸老亮是河北省安新县制作鱼卡的手艺人。他从13岁开始跟随祖父学习制作鱼卡,到如今已经60多年了,是现在白洋淀最后还在从事这门手艺的人。
笔者在邸老亮的家中看到,屋子的一角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鱼卡。邸老亮右手拿着卡刀,左手用力地抵着竹根,正在制作卡头。邸老亮告诉记者,鱼卡是一种渔夫捕鱼的工具,用卡刀削割水竹竹篾而成,竹篾约五到十厘米,两头削尖,中间削剐成半月状,捕鱼的时候,将其两端捏在一起,在其尖端插上鱼饵,下到水中,当鱼吞食鱼饵时,卡的两头弹开卡住其嘴,可轻松将鱼抓住。
鱼卡。 韩冰 摄
据邸老亮称,鱼卡的选择必须是竹节第一节,竹子在北方并不常见,以前是用当地居民做扫把剩下的下角料当做制作鱼卡的原料。如今,原料越来越难找,现在他所用的原料是女儿从网上购买来的。
制作鱼卡。 韩冰 摄
邸老亮表示,白洋淀下卡捕鱼的技艺可追溯到二百多年前,是从山东传过来的。以前,白洋淀的渔民划着船,鱼卡用线穿起下在水中,线可以下几里地,一天的时间至少能收获几十斤鱼。如今,白洋淀里用鱼卡捕鱼的渔民越来越少,邸老亮所制作的鱼卡在本地已经没有销路,大多销往东北,那里还有用鱼卡捕鱼的习俗。
为了演示如何用鱼卡捕鱼,76岁的邸老亮穿好一串鱼卡来到岸边,撑起一条小船,将鱼卡下入水中。虽然上了年纪,邸老亮的动作依然矫健。在斜阳的余晖下,撑着长篙的邸老亮笔直站在船头,似乎在沉思着什么,或许想起年轻时候的岁月吧。(崔涛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