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智能化6大亮点
中国雄安官网5月23日电(记者胡安琪)被誉为“雄安城建第一标”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一个集商业、酒店、企业办公、行政办公为一体的园区,承担着雄安新区规划展示、政务服务、会议举办、企业办公等多项功能,以“绿色、智能、创新”的形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如何在管理中实现智能化、体现“雄安质量”,又有哪些新的亮点值得我们期待?中国雄安官网记者带你了解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智能化亮点。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航拍。记者毛鹤然 摄
亮点一 可视化平台:施工环境、施工行为双透明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在初期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采用智慧雄安规划设计CIM(城市全信息模型)平台,根据地理信息模型、数字信息模型、基础设施信息模型,选定建造地址。
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用三维可视化的BIM(建筑信息模型)了解园区的空间位置、相关属性、数据信息、运营状态等信息,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管理,实现园区管理的数字孪生。此外,还创新运用 IBMS(基于实时数据库的智能建筑管控平台),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用透明建造方案,在建造现场全方位布点,使得施工现场得到360度监控,并用实景模型或图片,真实反映现场的实际施工进度。这种可视化的施工进度便于建筑团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施工环境透明化。此外,基于实景模型打造大数据决策中心,做到施工工人、机器、材料等数据实时在线,施工行为透明化。
亮点二 数字园区: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以“雄安云”为基础框架,物联网为神经网络,构建全球领先的在线智慧园区。
园区内部署了2万多个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这些设备能采集各类环境数据,以及人脸图像、声音等人体数据,从而使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环境数字化;采集到的数据通过IBMS汇集起来,成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物联网数据枢。
在推动园区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的同时,建立健全大数据管理体系,让虚拟服务现实,使得园区内所有的人、物件、事件、建筑、道路、设施等,在数字世界都有虚拟映像,让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实现物理园区与虚拟园区的同生共长,形成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的微缩雏形。
亮点三 运维管理:8大系统、自动检测、自动报警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创新融合BIM+IBMS+FM,实现了设备设施的可视化运维管理。
BIM帮助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三维模型,FM(设备设施管理系统)通过冷热源监控、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电力监控、环境监控、智能照片、电梯运行系统监控、地下管廊监控8大系统,建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所有机电设备的数字档案,掌握设备的实时状况,分析运行工况。
当设备出现故障报警时,IBMS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故障点,通知运维人员故障信息。同时通过BIM自动切换到报警设备的最佳查看视角,然后通过FM打开报警设备的参数窗口,维护人员可通过FM系统快速查看设备的历史记录。这样运维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设备进行诊断、维护,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可靠运营提供智能保障。
基于BIM+GPS的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系统,能实现地下管廊的可视化运维,此外引入机器人自动巡检,可进行红外测温与故障报警,以及小型动物探测、有毒气体超限报警、温湿度超限报警、检测及数据报表分析。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综合管廊。记者崔利杰 摄
亮点四 能源管理: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
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可以做到对园区冷、热、电等综合能源的全景监测,为精细化的能源管理建立了数据基础。
基于全景数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取暖冷热一体化供应系统,灵活采用“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模式,以浅层地温能作为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替代能源,并组合利用雨污水低温热能系统及夜间蓄暖蓄冷的双蓄能系统,大大提高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能源利用效率。
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常温层)其温度将保持恒定,井水冬暖夏凉就是这个原理。例如,冬天将地上水流到常温层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回到地上,能比直接加热地上水更节能。
此外,为了提高每个入驻单位和个人的节能意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能耗公示制度,对能源进行精细化管理。
亮点五 智能服务:智慧化生活初见端倪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1+2+N”个人数据账户智能服务体系,即单一雄安身份ID,面部识别、声纹识别两项生物识别技术,N项智慧应用,人脸自助通行,实现园区无卡化。这些智能服务,不仅为入驻者体验各种应用场景创造便利,更让智能化生活初见端倪。
智慧出行。园区内投入无人小巴运营,基于物联网、视频分析、设施控制、移动支付技术和诚信体系实现无感停车; 打造智慧公交,为用户提供公交线路换乘查询,到站时间和到站距离查询,以地图模式显示整条实时交通路线的通行状况和车辆位置,缓解用户候车焦虑,节省候车时间,共同形成绿色、高效的智慧出行体系。设置无障碍人士服务点。
智能会议。企业与机构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会议室预订及增值服务预订,当会议室预订完成后,参会者可通过会议短信密码或人脸识别进入会议室。会议室门口安置显示器,可查询会议信息,参会者可通过二维码在客户端进行签到。在会议室内,无线投屏可实现跨地域、跨空间、多屏幕内容同时投放,智能会议记录可以实时记录会议内容并在会议结束后发给参会人,实现高效快捷的会议体验。
会议室门口设有智能化装置。记者崔利杰 摄
公共服务。利用机器学习数学人脸的检测、分析和比对,毫秒级快速完成身份判断及证件和人像比对,实现无停留快速通行,也就是俗称的“刷脸通行”。通过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与导航技术,实现访客自助接待与导航,提升市民满意度。此外还有AI机器人送货的智慧邮局,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智能导航等服务。
未来酒店。基于人脸识别、信用认知,实现自助入住。酒店每个客房设置人脸识别门禁,无需房卡可直接通过人脸识别进入房间。进入客房后人感开关将自动开启灯光等设备,并结合内外部环境自动调节空调参数。未来还将提供机器人酒店送餐、送毛巾牙刷服务。
自助入住的酒店。记者崔利杰 摄
环境服务。通过实施检测会议室、办公区域、园区室外的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PM2.5浓度数据,对空气进行自助治理。例如,如果某会议室的参加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检测超标,则会自动调节空调新风末端电动风阀,促进新鲜空气的进入,提升环境安全舒适度。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智能会议室。记者崔利杰 摄
亮点六 园区安全:智能安防、灾害预防、信息安全一体化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通过智能化系统,创新实现了安全防范、灾害预防以及信息安全的一体化保障。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在安全防范方面,相比其他建筑园区不同的是,创新引入了建筑应力监测、位移监测等建筑安全监测系统,大大增强了园区的灾害预防及防灾减灾能力。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内,数字孪生技术的全面使用,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对关键性数据采用加密算法来加密传输和存储,并用数字签名技术防止信息拦截和篡改,从而避免由此带来的信息窃取、不一致等安全问题。业务系统以及数据服务均采用统一化、精细化的权限认证和授权方案来有效提高信息安全。
在智能化安防上,1200路高清摄像机实现了全园区的无死角监控。并对视频、门禁、防盗报警、消防等,全部实现自动联动报警,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园区的安防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