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之歌——对话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部分青年代表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 题: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之歌——对话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部分青年代表
新华社记者荣启涵、王琦
奋斗,是青春应有的姿态。
又是一年致敬青春的节日,记者采访了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部分青年代表,通过他们的故事,分享关于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的思考与实践。
用青春书写奋斗之歌
明明是“90后”的测量员唐平,常常自嘲有着一张“80后”的面孔。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野外作业一天天风吹日晒的印记。
华丽高速项目测量员唐平平时话不多,但讲起项目里的点点滴滴,总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不同于房建的测量,高速公路测量在施工准备阶段就要把整个标段的道路红线全部放出来,而前期测量人员配备少工作量大。
野外测量的恶劣环境和多变的天气更让这份工作困难许多。手脚冻肿生疮,野外摔伤早已是见怪不怪,在山窝里吃盒饭,在草堆里午休更是家常便饭。
唐平回忆,每到深秋,施工地段很多杂草已经枯萎,但鬼针草和毛草依然坚挺。因为白天工作时裤袜上沾满了这些草,晚上睡觉脱袜子,就像鱼钩从脚背上拔出来一样疼,半夜睡觉还会被裤子里藏着的鬼针草给扎醒,身上全是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小红点。
“我们经常说,一定要把这些照片拍下来,等路通了做一个相册。”唐平笑着说,等到工程竣工、通车,大家欣喜兴奋之时,再翻看当时的工作照片,内心一定更加怀念和激动。
常有人问他,为何愿意一直坚持在测量一线。他说:“从我选择测量工作开始,就已经做足了准备,年轻人吃点苦、受点累,都是阅历和历练。”
正如他微信签名写的那样: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用青春书写奉献之歌
“金牌讲解员”“最美园林人”……一个个荣誉背后,是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导游服务中心副主任韩笑的付出。
2008年,北京姑娘韩笑自四川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回到北京。她的同学有的当了翻译,有的进了外企,而她却选择从事讲解员工作。
“能够将职业选择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是最幸福的事情。我喜欢颐和园的天蓝、地绿、水净,更喜欢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工作,让我倍感幸福。”韩笑说。
“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风采。”这是韩笑执着的追求。
逐梦路上,她曾为两个小时的讲解付出过120天的努力。
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客人,韩笑不仅要保证讲解清晰明了,还要顾及宾客的文化背景、语言背景、礼仪差别以及宗教禁忌等方方面面。因此前期培训是全面学习,后期进行陆地和游船上各种实地演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笑的讲解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2017年国庆中秋假期,颐和园东宫门内首次设立“韩笑工作站”,面向游客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为游客提供义务咨询和外语帮助。
“讲解员工作并没有外人眼中那么风光,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每天都要来回穿梭,非常辛苦。但每次看到游客满意的笑容,我都会觉得十分温暖和感动。”韩笑说。
用青春书写创新之歌
高速铁路,是中国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这张名片持续闪亮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为实现技术自主化、技术创新而不断努力的身影。
2016年7月15日,我国创造了动车组时速420公里交会的世界纪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郑徐客专以相对时速840公里完成了交会试验。
中国高铁创造的新速度纪录,靠的是线路、供电、信号等各专业协同的大系统工程,更需要试验团队以科学的测算和严谨的试验作保障。这个团队就是中国铁路标准动车组冲高试验团队。
这支年轻的团队共有成员40人,其中共青团员31人,主要业务是完成各类动车组的型式试验、科学试验。
团队成员告诉记者,高速动车组时速420公里的交会试验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是冲高试验团队近年来完成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任务。如果在试验前不充分确认全列机电结构系统状态,在隧道高速会车时将有全列玻璃碎裂的风险。如果试验过程中不对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以调整速度,一旦发生脱轨,后果将不堪设想。
彼时,时间紧任务重,团队需要在20天内完成平时接近2个月的工作量。每天12小时以上的试验时间、试验结束后海量的数据分析……
他们不言累,他们说,奋斗正是青年应有的样子。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年轻的团队相信,当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相结合,在以后的项目中,他们一定能够再攻克更多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