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明日报

农村垃圾处理须接地气

2018-04-20 11:43:43 来源: 光明日报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逐步深化,广大农村日益现出一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喜人新气象。但毋庸讳言,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等现象在我国农村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部分乡村的“脏乱差”,不仅与农民对宜居环境的期盼有较大落差,而且也制约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的健康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本应是乡村的主打色。因此,科学、妥善地处理好农村垃圾,成为眼下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不过,如何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口号层面,仍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对于农村垃圾处理,我们应当放眼世界,充分借鉴海外的先进经验。在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循环利用方面,瑞士是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相关法律法规完备细致,对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均作了详尽的规定。不过,瑞士的城镇化程度较高、城乡差别不大,居民开着车倒垃圾的场景随处可见。因此,若不顾国情上的差异,一味奉行“拿来主义”,照搬国外方法,就有南橘北枳之虞。

  在我国农村,广大群众虽有心保护环境,却未必知晓该从何做起。有鉴于此,垃圾分类方法理应做到简单易行。一些地区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比如,浙江省金华市采用“两次四分法”,形成了长期可持续的资源化利用模式。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农民兄弟一看就会。第一步,将垃圾分为“会腐烂”和“不会腐烂”两类,投入由政府给农户发放的两个垃圾桶。第二步,将“不会腐烂”的垃圾分为“好卖”“不好卖”两类,由县里统一处理。可见,对于生活、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而言,实在的方法比响亮的口号更管用。

  作为系统工程,垃圾治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单靠地方政府或村(社区)一方的努力显然是杯水车薪,单靠设置一种收集、转运或处置的好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垃圾治理问题。农村的生活有农村的特点,如果在垃圾处理方面盲目推行适用于城市的方法,农民不可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感到舒适。因此,以城市带动农村,为后者提供创新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使两者达到协同治理,才能高效地处置生活垃圾。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相应提升垃圾处理的标准,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则应循序渐进,不能为了所谓的“成绩”增加农村、农民的无谓负担。简而言之,只有采用接地气、重实效的措施和方法,才能推进我国农村垃圾处理不断发展。

  将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百姓富与生态美就将形成有机统一,这是农民的期盼,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仰望星空,也应该脚踏实地。处理好农村垃圾,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迈出的坚实一步。(作者:李勤余,系文汇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陈潇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2414129854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