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政协报

龚胜生:可持续性的智慧城市应协调好三大关系

2018-04-11 14:53:19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龚胜生:可持续性的智慧城市应协调好三大关系

  雄安新区在新时代的春天里迎来“周岁”。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这一伟大构想,正在迅速落地生根、化作现实。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作为驱动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作用更加显著,同时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激增也引发了不少问题,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龚胜生指出,从技术发展的视角看,伴随着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城市发展新形态,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城市成为社会发展新的追求;从社会发展的视角看,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雄安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应考虑到雄安新区是一座未来之城,但同时也是一座现实之城。在规划智慧之城时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不能忽视人地关系、区际关系、代际关系这三大关系协调发展。

  如何协调?龚胜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是要着力协调好雄安新区的人地关系,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雄安新区建设应以“生产先进之城、生态健康之城、生活宜居之城、管理智慧之城”为目标,既不能像过去那样搞“土地财政”走“高楼林立、水泥森林”的建设之路,也不能走“摊大饼式”、浪费土地资源的发展之路,必须创新城市空间结构,坚持空间多功能综合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地下、地面、地上空间,建设多中心、组团式、紧凑型的城市。同时,做好职住平衡规划,最大限度地克服城市劳动者的职住分离,减少城市居民的通勤距离时间,减轻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强度。

  二是要着力协调好雄安新区的区际关系,走合作、互补、共赢、和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应协调好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的纵向关系,通过集中、有序、高效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将其打造成为能够撬动整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点”;其次,协调好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保定市及其他地级市之间的横向关系,避免城市产业的同质竞争、重复建设,实现城市建设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将新区的后发优势转变为引领、示范作用;最后,协调好新区与周边区域的核心边缘关系,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推进,防止将周边区域的生产要素过度“极化”到新区,形成新区与周边区域的巨大发展“落差”,进而影响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是要着力协调好雄安新区的代际关系,走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代际关系作为当代人与将来世世代代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髓,也是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重要标尺。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重点做好“强肾健肺,蓝绿交融”的规划(“强肾”是要把号称“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的水污染治理好,“健肺”是要把城市防护林、生态廊道、公共绿地等绿色空间建设好),为子孙后代预留足够的发展余地,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态环境。同时,雄安新区地处永定河、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地势低洼,易受洪涝灾害,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无论是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还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都要考虑历史灾害的因素做好自然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就是增加社会财富,是实现可持续的重要途径。(记者 李元丽)

责任编辑: 王晓雨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4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