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雄安发布

【雄安一周年·社会篇】以人民为中心 让群众与新区共成长

2018-04-02 11:50:49 来源: 雄安发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雄安新区成立一年来,新区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稳步前行。

  “要始终坚持共享理念,解决好管控中的实际问题,创新征迁安置政策,保障充分就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年来,在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的带领下,新区干部一心为民、夙夜为公,圆满完成与老百姓的“第一签”,启动京雄城际铁路重大交通项目,推进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开展系列就业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使群众与新区共成长。

  雄安新区“第一签”铺路“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第一份临时占地补偿协议在容城县马庄村村委会门口签署。资料图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土地征迁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乎新区战略规划平稳起步,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

  2017年4月6日,雄安新区发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认真制定好土地征迁政策》的明白纸,指出新区将紧紧围绕被征迁居民“现实生活水平有提高,长期生活有可靠保障”的核心要求,建立一个征迁补偿、居民安置、就业、上学、医疗、养老等多方面的综合保障体系,使征迁群众充分共享新区建设发展成果。

  围绕新区规划建设需求,雄安新区依法依规启动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前期临时占地工作,占用容城县马庄村、白塔村、东关村部分土地,约1000亩,总共涉及240户农民。

  2017年9月9日上午,容城县马庄村村委会门口架起了高高的显示屏,屏前放着一张桌子,雄安新区第一份临时占地补偿协议在这里签署。村民姜俊明在协议上按下了红手印,这份1.75亩地的临时占地协议书,成为雄安新区与老百姓的“第一签”。

  新区建设“第一桩” 。资料图

  2017年9月9日下午,在不远处另外一块土地上,雄安新区建设“第一桩”深深扎入土壤中。当年12月7日,雄安新区第一个基础设施建筑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在此奠基,未来之城从这里起步。

  2018年3月16日,京雄城际铁路项目特高压线路改造征地工作启动,雄县米家务镇干部走家串户,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89亩耕地的临时征地工作,所涉81户村民全都签订了协议书。征地不但速度快,还实现了零纠纷、零问题、零遗留,体现了征地工作的“雄安质量”。更让人感动的是,许多村民表示政府的征地政策很厚道,“不拖新区发展后腿”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目前,新区正在制定系统的征迁安置政策体系,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并按相关程序、法律审批后,才会正式公布并施行。而在征迁安置政策体系尚未出台之前,所有项目临时占地费都按商定好的标准先签订协议并支付,待新区征迁安置政策体系出台后,再签订正式征地协议,按程序和标准兑付补偿款,并落实相关政策和待遇。

  千年大计,教育先行

  雄安新区教育工作会议现场。刘向阳摄

  千年大计教育先行,这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一环。

  “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办学条件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提高”,2017年12月10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就加快新区教育发展、高标准做好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教育先行”三年提升计划提出,重点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2019年要达到保定市平均以上水平,2020年要全面达到河北省平均以上水平。还将重点抓好学校建设、德育奠基、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等八大工程。

  2018年1月10日,陈刚到雄县中小学校考察调研时强调,雄安的教育要跟上雄安发展的步伐,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通过政府筹措资金、呼吁企业捐资助学,通过跟北京对接、请北京的老师来援教等方式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

  北京教育部门主动加强教育规划、政策和项目对接,支持优秀中小学校与雄安新区合作。

  2018年3月1日,北京市对口支持雄安新区办学项目在雄安新区容城小学启动,4所对口学校挂牌成立,分别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校区、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院区。

  北京设立了专项经费援助雄安办学,还会选派干部教师、管理人员到雄安,组成新的管理团队、开展“组团式”援助帮扶,并输出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文化、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等要素实现京雄学校一体化管理,真正做到想雄安之所想、忧雄安之所忧。

  下一步,北京还将支持雄安新区新建3所学校和1所医院。

  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打破地域限制汇入雄安新区,推动新区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职业培训大规模开展鼓励群众用奋斗创造幸福

  就业是民生之本。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多次强调,要抓住规划出台前的有利时机,搞好就业职业培训,加大创业就业力度,加强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通过各种途径围绕未来新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促进新区群众创业就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让群众在新区建设发展中得到全面发展,有更多的获得感、认同感。

  一年来,新区重点开展了入门、初级职业培训,2017年围绕培训1万人、就业1万人的工作目标,满足群众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高起点创业的需求。还通过鼓励就业能力较弱的人参加短期培训,鼓励年轻人通过上大学、到职业院校学习技能或投身创业等方式促进本地百姓就业创业,至今已有近2000名新区孩子上了职业院校,也涌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创客。

  新区启动的“创业新星培养计划”,通过技能+创业引导、电商培训等方式,为新区有创业基础和意愿人员持续提供跟踪服务和政策支持,打造创业新星,与之相关的“百名优秀创业新星培养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安排部署中。“聚力雄安送培训”计划,通过多层次的免费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将统筹培训与自主培训、机构培训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形成了新区免费送技能、群众踊跃学技能的热潮,报名参培人数达到50000人以上。新区持续开展的“企业家大讲堂”活动,积极为企业家成功转型寻找创业新出路、新契机。

  今年30岁的雄县人刘存,是新区成立以来首批创新创业成功者之一。新区设立后,刘存决定对接58同镇信息服务项目,以“互联网+”为手段,服务当地百姓和企业,服务新区建设。现已直接和间接安置就业岗位350余人。“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打造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为广大有志之士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新区一起成长,共同发展,用自己的拼搏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新区管委会出了很多实招硬招。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开发了远程控制软件,通过学员扫二维码打分,对培训机构作出评价。还启动了联查互看机制,对33家培训学校制定了末位警告制度,对于培训质量考核评价差且分数低的,第一次出现会责成有关部门诫勉谈话提出警告,第二次出现会建议县里取消职业培训定点资格。

  容城县小里镇西牛营村举办2018年第一期美容培训班。资料图

  2018年2月3日,“服务礼仪培训精品班”在容城县举行,这是新区“职业培训、品质就业提升年”系列计划的第一站。今年,新区将重点实施“两个十万”“三个千名”培训计划:培训新区群众10万人次,多渠道实现新区群众10万人就业;培养帮扶不少于1000名“创业新星”,鼓励不少于1000名新区适龄青年就读有品质的职业院校,鼓励入驻新区的企业吸纳不少于1000名新区大学生就业,促进新区百姓更有品质、更有保障地就业。目前新区及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两级分别建立了就业培训数据库,将群众的就业培训需求录入系统,并实现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新区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和公共就业服务网站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培训、招工信息,做到从培训到就业的精准定位和对接。

  雄安新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推进会。资料图

  新区管委会进一步加大力度,于2018年3月8日组织召开三县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推进会,系统总结新区成立后的工作实践,并就如何优化工作机制、提高就业创业培训效率、切实形成好的就业创业效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工作部署。3月22日晚,新区召开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座谈会,要求重点从以下四方面落实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坚持政府主导,优化环境。各级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就业形势、就业结构、就业需求,查找问题,充分利用好政策、资金和社会资源,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住重点。

  坚持市场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用工单位、劳务分包企业、培训机构将相互配合、有效衔接,提高培训工作质量,为新区大规模建设培养各方面高质量的人才;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很多事没人干、很多人没事干”问题,理顺用人、输送、培训渠道,形成各方良性互动协同机制,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收入;坚持目标导向,着眼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建设,围绕建设行业培训急需人才,着眼于新区服务业的广阔市场潜力做好前瞻性培训,储备人才。

  坚持多措并举,广开就业渠道。分层次、针对性开展培训,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创业就业,多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以带动就业;挖掘潜在就业市场、广开就业渠道以促进就业;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订单式培养,不断提高就业的质量。

  坚持常抓不懈,健全机制,形成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做好引导工作、组织工作,把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真正解决好就业创业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用好国家和省级政策,有针对性地出台促进创业就业政策,促进广大群众充分且高质量就业,支持和鼓励新区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为把雄安建成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区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记者 彭海峰)

责任编辑: 孙文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241412984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