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记忆——站立高跷,俯瞰乡愁
3月24日是农历二月初八,清早,雄县昝岗镇梁神堂村内锣鼓震天,人头攒动。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梁神堂庙会,每年从二月初五持续到初九,就数初八这一天最热闹。”梁神堂村党支部书记刘双全介绍道,说起梁神堂的庙会,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的。从邻村赶来的商贩们总会在每年的二月初八如期而至。卖布匹的、玩杂耍的、卖衣服的、卖茶叶吃食的……不过最令人们期待的还是“登云圣会”。
村民们观看高跷表演。(刘东尧 摄)
刘双全口中的“登云圣会”即“高跷会”。相传,明末崇祯皇帝降香于万寿禅林庙,遭遇埋伏,梁神堂高跷队救驾有功,故被赐予“登云圣会”的美称。
在村委会大院里,一群身披花花绿绿戏服的高跷表演者整装待发,他们将从这里出发,沿着整个村子绕行一圈。
“大伙儿瞧我的‘公子妆’帅不?”高跷表演者梁帅在接受采访时说,“公子”一角的表演难度较大,不仅要会蹲裆、打腿子,还要跳大板、跳大车。
55岁的李建国算是高跷队里最年长的一位,他扮演的角色是“和尚”。只看他身着金色的长袍,头戴僧帽,手持拂尘,俨然一副出家人的打扮。
李建国告诉我们,高跷表演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相与扭逗,动作以扭和踩为主,“武跷”则以表演特技为主。“我们表演的属于‘文跷’,角色主要有公子、和尚、傻小子、陀头武松等。以前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高跷曲’,后来渐渐失传了。”李建国说。
“锣鼓一响脚就发痒,锣鼓一敲蹦得老高。”上午十点,梁神堂高跷会正式拉开序幕。表演者们先后展示单腿蹦、打腿子、走队形等花样,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村民们更是喝彩连连,好不热闹。
“今年的高跷会是我见过最热闹的一次了!”邻村徐庄村民张艳凤说,我们一家五口早上就赶过来了,就是为了观看高跷表演。
高跷表演者在休息。 (刘东尧 摄)
“现在逛庙会,跟以往图吃点没吃过的好东西、买两身新衣服不同,如今更想通过老粗布、竹筛子这些老物件儿,找一找过去的感觉。”村民尹玉茹感慨道,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超市里什么都能买到,可大家还是对传统的庙会恋恋不忘。雄安新区设立了,希望这些传统能延续下来。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乡愁是什么?是无处不在的鸡鸣狗吠,是远处田间的一抔黄土,是农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承百年的庙会,对于梁神堂的村民们来说,早已不单单是商品买卖的集会,它是记忆,更是传承。 (石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