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河北日报

京津冀代表委员:产业对接协作 相融互促共赢

2018-03-04 10:18:20 来源: 河北日报

  原标题:京津冀代表委员共话协同发展 产业对接协作 相融互促共赢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安庭:

  以文化密集型产业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日报记者 武红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年来,已取得诸多重大成果。“但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密集型产业的驱动力,尚未得到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安庭建议,通过打造京津冀文化品牌、建立多元化的京津冀文化一体化网络平台等具体措施,以文化密集型产业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安庭委员说,文化密集型产业,狭义而言,就是文化含量密集、供给布局密集、产出规模密集、消费需求(体验认知)密集的产业,是以文化要素作为最主要经济要素的产业。文化密集型产业的最大优势,是通过供给文化体验与文化认知,影响消费端(需求侧)的价值观念,从而带动全经济要素的复制与裂变,用物质上的低成本,撬动市场经济的高产出,实现区域联动的巧实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文化密集型产业应当成为更为突出的驱动力。”

  安庭委员认为,京津冀三地文化资源互补优势突出。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可以复制到津、冀两地,体现文化密集型产业的规模效应。天津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加超前的金融和政策支撑。河北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在承接北京、天津外溢、疏解的其他优质经济资源的同时,应当先期考虑对接京津两地优质的文化资源,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这篇文章做好,“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安庭委员建议,打造京津冀文化品牌,增加文化标签,将京津冀三地优质文化资源互通互补,不断做大做强。打造京津冀文创演出季,为京津冀文化企业设立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易展示平台。将各地区优秀作品的公演、展示串联起来,吸引京津冀更多文化企业的关注、参与。建立多元化的京津冀文化一体化网络平台,在宣传推广的同时着重提高文化产品的流通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

  围绕“先进”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天津日报记者 米 哲

  紧紧扭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滨海新区区长杨茂荣表示,要“融入其中、服务其中”。“只有做到融入和服务,以产业和项目为支撑,才能真正受益其中。”

  杨茂荣代表介绍,四年来,滨海新区共引进北京项目2500余个,协议投资额超过3500亿元。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龙头的一批重点平台载体,让诸如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北师大附中、协和医院等大院大所和优质教育卫生资源落得实、托得住。下一步,他们要在产业协同上大做文章,围绕“先进”二字,加快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必须以世界级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为基础,必须充分发挥新区实体经济和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杨茂荣代表表示,新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扮演好滨海角色,争当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排头兵”。要依托制造业基础和区内464家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滨海—中关村、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等五大载体建设,精准定位产业方向,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聚一批处于价值链、产业链高端的产业群。要全力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制造业产融合作,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衔接贯通的先进制造生态系统。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产业体系、世界级航空航天装备产业基地、全球领先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制药研发中心,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产业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长梅世彤:

  创新机制搭平台 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河北日报记者 邢杰冉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长梅世彤抵京向大会报到的第二天,多家媒体记者希望就“如何开展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协作”的话题采访他。

  对接京津项目、承接产业转移,沧州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去年11月15日,北京现代最新车型ix35正式上市,当月就实现了单车型销量破万的好成绩。截至目前,沧州与京津产业合作项目1125个,总投资5524亿元。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我们将围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与天津的港口和产业协作等任务,努力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梅世彤代表说。

  他表示,沧州区位、港口、土地等优势明显,是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最佳地区之一。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确保北京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就拿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来说,在全国首开先河,打破了阻碍京企外迁的壁垒。”梅世彤代表说,现在园区已签约医药企业达到102家,27家开工建设,8家竣工投产。

  他介绍,沧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沧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按照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成效最显著的“六个最”要求,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广大企业家感受到亲商、安商、富商的沧州温度和沧州态度。

  去年12月,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初步明确“2+4+46”个平台。梅世彤代表认为,要进一步拓展协同发展的深度广度,在建设承接平台上,必须突出各地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精准定位、错位承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接下来,沧州将重点打造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沧州现代产业基地等‘1+5’对接平台,构建与京津产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一体的多层面承接格局。”梅世彤代表说。

责任编辑: 孙文娟
关键词:
+1
新闻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网立场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新闻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22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