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所辖三县历史沿革
雄县历史沿革
夏朝,属有易氏。
春秋时期,为北燕之域。
战国,为燕国易邑地。
秦,属广阳郡,后属上谷郡。
汉,属涿郡,即燕之易邑。
东汉,属涿郡。
永元二年,改名河间国。
三国,更名易城县,属河间郡。
晋,属河间国。
南北朝,复故名易县。
北齐天宝,废易县入莫县,属高阳郡。
北周建德六年,灭北齐,莫县入北周,仍属高阳郡。
隋,属涿州,后涿州改涿郡。
大业二年,改属河间郡。
唐武德五年,析固安县和莫县原易县属地,置归义县,属北义州,县治于州中。
贞观元年,州县俱废,入河北道。
贞观八年,复置归义县,属幽州。
景云二年,改属莫州。
天宝元年,改属范阳郡。
五代,归义县入燕,属涿州。
后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
北宋,属辽之涿州。
太平兴国元年,更名归信,仍属雄州。
宣和四年,宋收复涿州,归义、归信两县并存。
金天会三年,即北宋宣和七年归义、归信两县皆入金,后废归义县并入归信县,县仍治于州中。
元至元二年,废雄州,归信县并入容城县。
明洪武二年七月,废归信县入雄州,属保定府。
清顺治元年,继续沿用明置。
民国二年(1911年),改属范阳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保定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河北省保定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组建冀中区抗日根据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境内北部38村组建新雄边区,属新城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三个边区,再次成立县抗日政府,属北岳区冀北办事处。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划第四联合县。联合县期间,前段属冀中第五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各专区顺序统一后,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侵华日军宣布投降,废联合县,恢复单县置,再次组建县政府,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雄县属天津专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雄县改属保定专区。
1958年10月,雄县、新城、涿县和涞水县东部地区合并,称涿县。
1960年5月,专区与市合并,改属保定市。
1961年4月,析置雄县,属保定专区。
1970年4月,专区改为地区,雄县属保定地区。
1994年,保定地市合并,雄县属保定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