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04-13 14:42:05 来源: 河北日报
雄安新区所在三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各具特色的“非遗”也是雄安新区的宝贵财富。
雄县古乐:雄县古乐是地方传统鼓吹乐。据考证,雄县古乐起源于宋元时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是民间鼓吹乐之北乐支系。古乐曲目均是历经百年才得以保留的古曲,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民族音乐的原有风貌,是研究民族古典音乐的宝贵资料。雄县古乐是古燕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2008年,雄县古乐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雄县鹰爪翻子拳:雄县鹰爪翻子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优秀拳种,在明代名八闪翻,后俗称翻子拳。此拳术具有翻子拳的闪翻、少林拳的快捷和鹰爪功法的刁抓擒拿三者融为一体的特点,其健身作用显著,技击性突出,实用性强,历来受武术界称道。2008年,该拳种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是保定市的传统民间音乐。圈头村位于白洋淀的中心地带,四面环水。圈头音乐会始于明末清初,保留了明清时代甚至更古老的曲目,曲目完整,几百年来传承至今。该音乐会形成以来,一直在本村及周边地区为民间祭祀及社会庆典活动无偿服务,在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该音乐会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新芦苇画:安新芦苇画是白洋淀特色民间艺术,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誉。芦苇画精选白洋淀特种芦苇及其他材料,经分类、切割、雕刻、编织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画面栩栩如生。2009年,安新芦苇画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白洋淀及周边地区还有苇编、面塑、造船、捕鱼、高跷等多项国家级及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 王思达)
关键词: